纵隔型肺癌为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的特殊部位之一,病变表现为纵隔旁肿块及继发改变,但原发于肺内,易误诊为纵隔肿瘤。
所谓纵隔型肺癌,早在1937年即由前苏联学者康加洛夫斯基提出来了,属于肺癌的一种特殊形式,由于发病率较低,至今仍被大量误诊,主要因尽管是肺癌,但在影像上仅表现为纵隔增宽,软组织肿块,而肺内很少发现明显的癌病灶,颇像纵隔肿瘤。纵隔型肺癌也曾被认为是中央型肺癌的一种特殊表现,癌肿阻塞较大支气管使上叶完全不张而紧贴于纵隔上,并包裹住肺门肿块或纵隔的肿大淋巴结,形成类似纵隔肿块。随着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,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:
1.癌灶发生在纵隔胸膜下,同时向纵隔和肺内生长,向纵隔内生长更明显而肺内无明确病灶,此种情况较多,较难与纵隔肿瘤鉴别,属周围型肺癌。
2.癌发生在纵隔内大支气管,属中央型肺癌,合并肺不张,不张肺明显缩小,紧贴纵隔,使纵隔增宽。
3.肺内癌灶(甚小或未被发现)向纵隔淋巴结转移,使纵隔增宽,属周围型或中央型肺癌,此类与淋巴瘤较难鉴别。
上一篇:三大听神经瘤检查方法 下一篇:脑胶质瘤与认知功能
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? 猜你喜欢